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社科要闻
第15期大江论坛在平和打包厂旧址·多牛世界成功举办
第15期大江论坛在平和打包厂旧址·多牛世界成功举办

舞蹈艺术是长江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和主要组成内容,深刻展现出历史长河中长江流域多彩斑斓的社会面貌、精神风貌和艺术想象,共同促进了中华民族舞蹈艺术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挖掘弘扬长江流域舞蹈艺术的时代价值,助力荆楚舞蹈文化集聚区建设,在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湖北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下,武汉市社科院、武汉市社科联、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多牛世界于4月6日下午联合主办了第15期大江论坛。论坛以“铢衣摇曳大江流·长江流域舞蹈艺术的历史传承与现代演绎”为主题,来自武汉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纽约城市大学的5位专家学者齐聚平和打包厂旧址,就长江流域舞蹈文化相关论题展开了热烈研讨交流。

武汉音乐学院舞蹈系教授柳雅青以“长江文明舞蹈艺术史”为主题,结合云南沧源崖画、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介绍了“原始圈舞·连臂踏歌”这一长江流域舞蹈艺术史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的舞蹈形式。

图片1

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教授张素琴以“长江流域舞蹈文化的多元与互动”为主题,由舞蹈作品入手分析了舞蹈如何介入公共艺术。

图片2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特聘教师荣涛以“长江文化舞蹈艺术传承与创新”主题,为现场观众带来了《遇》的城市场景舞蹈,展示了长江流域舞蹈艺术的历史传承与现代演绎。

 图片3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特聘教师Kevin Polak(荷兰)以“超大中心城市打造艺术聚集区的路径与实践”为题,探讨了环境舞蹈相关问题,建议注重意外观展观众与有意观展观众比例,促进舞蹈与城市融合,打造超大城市艺术聚集区。

图片5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特聘教授、纽约城市大学皇后学院终身教授殷梅探讨了现代舞蹈艺术与城市场景利用的关系,强调舞蹈是人与外在环境和城市的对话,是与历史和当下的对话,要在舞蹈艺术中传承城市历史精神。

图片6

武汉市社科院院长樊志宏主持本次论坛并作会议总结。

樊志宏院长在总结中指出,从人类文化的起源看,在以采摘渔猎为主要生存方式的时期,人类祖先更多依靠自己的身体、可采集的自然之物等,来进行感性情感的体悟认知、交流表达、劳作实践和传播传承,主要表现为:源于自然界和自身节奏、韵律的舞蹈、音乐、绘画等。万里长江的万年舞蹈艺术史可以启迪我们对于民族及人类文明起源、演进的认知和实践。樊志宏院长认为,在经历了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之后,面对信息文明这样一个新的文明长周期的到来,面对似乎更加无法预知的未来,依然需要舞蹈这门古老而现代的艺术为我们提供更多感性的认知、感性的实践、感性的传播等,来与理性的力量一道,导引我们、支撑我们、推动我们向前。

图片7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董事长程凡作论坛致辞。武汉市社科院部分科研人员、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师生代表、武汉美术馆、多牛世界员工参加本次活动,《武汉社会科学》、《文化软实力研究》、《长江日报》、武汉广播电视台、长江网、大江学术公众号、大江学术头条号等学术及媒体平台提供支持。武汉广播电视台见微直播全程直播了本次论坛,吸引线上5万余人收看。

图片8


(文史所、科研处供稿)

院办电话:027-82630092   地址:武汉市发展大道495号   传真:027-82630092   邮箱:430019
版权所有: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鄂ICP备09008587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79号
Copyright Wuh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版权所有 @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电话:027-82630092 传真:027-82630092
地址:武汉市发展大道495号 邮编:430019
鄂ICP备09008587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