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资源 > 大江论坛
学术资源
大江论坛2025年第7期(总第40期)
“黄河长江交相辉映 中华文明长盛常青”成功举办
大江论坛2025年第7期(总第40期)“黄河长江交相辉映 中华文明长盛常青”成功举办
  • 发布时间:2025-07-21 17:07 来源:科研处、文史所 浏览量:0

黄河、长江同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推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形成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做好中华文明溯源研究,厘清黄河、长江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中华文明演进的地位、作用与影响,2025年6月19日,大江论坛2025年第7期(总第40期)公益性讲座“黄河长江交相辉映 中华文明长盛常青”在市社科院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报告会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葛剑雄教授主讲。

1

葛剑雄教授认为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两条母亲河。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来看,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西辽河等流域均出现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各地陆续进入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2

从文明早期对比来看,早期黄河流域具有土壤疏松、气候温暖、农业区面积大等优势。而早期长江流域在距今4000年前后遭遇气候剧烈变迁和异常灾害等困境。不过,由于平原、丘陵、湖沼等地形多样,3000年来气候由湿热变为温和,历次人口南迁给长江流域输送了大量人才和人力资源,以及南方诸族融入华夏等因素,长江文明得以兴起壮大。唐宋以后,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外来作物传入扩展、近代形成沿江工商工矿城市、交通枢纽等因素的出现,长江文明加速蓬勃发展。

葛剑雄教授指出,梳理黄河长江文明发展演进脉络对于当今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从长江流域发展趋势来看,沿江沿海优势不减,长江经济带连通世界。就黄河流域而言,应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和环境保护,成就黄河安澜河清。同时,还应通过发展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推动长江黄河携手并进。此外还应重视历史人文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对待气候变迁也应理性看待。

樊院长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认为葛剑雄教授的精彩演讲对当下和未来如何研究探索文明提出的建议,作了高屋建瓴的指导和出神入化的示范,让我们收获满满,实现了数量级的增量。他的演讲体现了三个层面的贯通:一是世界全球人类文明史与欧亚大陆、中华文明史的贯通;二是人类文明与生态系统的融会贯通;三是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信息生态以及正在形成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系的贯通。全院科研人员要认真学习借鉴这种贯通性思维,推动高质量研究成果产出。

3

会上,院科研人员就地理环境决定论、河流与文明生成等问题向葛教授请教和进行交流。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出席本次活动,全院科研人员参加了讲座。武汉广播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5.3万多人线上收看了本次讲座。

4

(科研处、文史所供稿)


  • 来源:科研处、文史所 浏览量:0

院办电话:027-82630092   地址:武汉市发展大道495号   传真:027-82630092   邮编:430019
版权所有: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鄂ICP备09008587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79号
院办电话:027-82630092
地址:武汉市发展大道495号

版权所有 @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鄂ICP备09008587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79号